|
|
|
我又一次站在「赵州关」前,面对着这雄伟的赵州关,又想起了八九年第一次来这里时的情景。当时我看到「赵州关」那很有气派的对联,就给吓住了,“到这里不许你七颠八倒,进此门莫管它五眼六通”。当时还没有住过禅堂,也非常敬仰虚云老和尚的行履,内心里越是敬仰,便越是惶恐,并且这里的规矩非常严格,在门外徘徊了很久,先去朝拜了「赵州关」南面的虚云老和尚塔院,近黄昏的时候才到客堂挂单。
云居山真如寺坐落在高山顶上的一个小盆地中,有「天上云居」之称。进了「赵州关」便是一个很大的放生池,隔着一片稻田,便远远望见群山围绕着的真如禅寺。
云居山真如禅寺是洞山良价禅师的得法弟子云居道膺(848-902)禅师所开创的。道膺禅师,是幽州玉田人(今河北省),俗姓王,少年出家于范阳延寿寺,二十五岁受具足戒。他不喜欢师父所传授小乘戒律等方法,便离开了师父到处游方,后来在终南山之翠微寺参访时,遇到从江西来的和尚说洞山良价禅师的法席非常兴盛,并非常赞叹。便千里迢迢来到江西随洞山禅师学道,后来成了洞山座下高足。洞山曾评价云居道膺禅师:“此子已后,千人万人把不住去在。”后来到云居山开创了这个道场,畅扬洞山的禅法。
我们开车缓慢地沿着山边的石板路,来到了这千年古刹。在快到寺院的远远可以望见这里的开山祖师云居道膺禅师的墓塔。墓塔保存的完好,墓塔坐落在寺院东面的一个山脚下,背倚茂密的山林,面对着这宽阔的「天上云居」,守望着这片自己曾经亲手开垦过的沃土
我们一直把车从寺院的东门开到院子里。
真如寺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,被日军烧为乌有,是虚云老和尚在一百一十岁高龄时,来这里亲自带领大家从新恢复起来的。
这里的禅堂在世界上都有很好的声誉,分新、旧两个禅堂,每年冬季打禅七时,从世界各地来参加禅七的僧人约三百来人,是一直保持着传统规矩的寺院,农禅并重,俨然是百丈家风。
寺院里非常幽静,游人很少。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写在墙壁上的「照顾话头」等字样。只要是在这个禅堂里修行过几年的僧人,无论走到哪个丛林,都非常受人尊重和欢迎。因受虚云老和尚的影响,这里已经是近代禅宗的中心了。
有一位衲子正在扫那落满了一地花瓣,这景致,倒让我想起了曼殊大师的「焚香扫叶,送我流年」的句子。
山回路转,忽然看见一道篱笆和不大的柴门,上边写道「般若茅棚」四个字,这里非常宁静。在地里挖地的一个小师父开门问我何事,当我说明来意后,他去问了一下老和尚后,回来带我进去
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,中间两层的大殿一层为禅堂,楼上便是做功课的大殿。
般若茅棚回来,我们又和方丈和尚来到寺院外面到处走了走,最后在一个墓塔前,席地而坐,面对着山光水色,谈论了很久
云居山真如禅寺之落日是非常美丽的,无尽的山岚和斜阳,倒映在湖水中,真可谓水天一色了
云居山的夜晚非常寂静,寂静得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……
|
|